古剑篇(一作宝剑篇)

      古剑篇(一作宝剑篇)

      诗人 郭震朝代 唐代体裁

      古剑篇(一作宝剑篇)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
      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古剑篇(一作宝剑篇) 作品评述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相传是郭震受武则天召见时写的,“则天览而佳之,令写数十本,遍赐学士李峤、阎朝隐等”(张说《郭公行状》)。从此,这首诗广传于世。

      “古剑”是指古代著名的龙泉宝剑。据传是吴国干将和越国欧冶子二人,用昆吾所产精矿,冶炼多年而铸成,备受时人赞赏。但后来沦落埋没在丰城的一个古牢狱的废墟下,直到晋朝宰相张华夜观天象,发现在斗宿、牛宿之间有紫气上冲于天,后经雷焕判断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这才重新被发掘出来。这首诗就是化用上述传说,借歌咏龙泉剑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抒发不遇的感慨。

      诗人用古代造就的宝剑比喻当时沦没的人才,贴切而易晓。从托物言志看,诗的开头借干将铸剑故事以喻自己素质优秀,陶冶不凡;其次赞美宝剑的形制和品格,以自显其一表人材,风华并茂;再次称道宝剑在太平年代虽乏用武之地,也曾为君子佩用,助英雄行侠,以显示自己操守端正,行为侠义;最后用宝剑沦落的故事,以自信终究不会埋没,吐露不平。显然,作者这番夫子自道,理直气壮地表明着:人才早已造就,存在,起过作用,可惜被埋没了,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应当珍惜、辨识、发现人才,把埋没的人才挖掘出来。这就是它的主题思想,也是它的社会意义。不难理解,在封建社会,面对至高至尊的皇帝陛下,敢于写出这样寓意显豁、思想尖锐、态度严正的诗歌,其见识、胆略、豪气是可贵可敬的。对于压抑于下层的士子来说,更会深受感奋。这首诗的意义和影响由此,成功也由此。

      张说评述郭震“文章有逸气,为世所重”。所谓“逸气”,即指其作品气势不羁,风格豪放。《古剑篇》的艺术特点,正如此评,其突出处恰在气势和风格。由于这诗是借咏剑以发议论,吐不平,因而求鲜明,任奔放,不求技巧,不受拘束。诗人所注重的是比喻贴切,意思显豁,主题明确。诗中虽然化用传说,不乏想象,颇有夸张,富于浪漫色彩。例如赞美宝剑冶炼,称道宝剑品格,形容宝剑埋没等,都有想象和夸张。但是,笔触所到,议论即见,形象鲜明,思想犀利,感情奔放,气势充沛,往往从剑中见人,达到见人而略剑的艺术效果。实际上,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形式技巧,而在丰满地表现出诗人的形象,体现为一种典型,一种精神,因而能打动人。“文以气为主”,“风格即人”,此诗可作一例。

      (倪其心)

      古剑篇(一作宝剑篇) 作品出处

      全唐诗:卷66_1

          别人正在查

        《古剑篇(一作宝剑篇)》郭震 《别眉山源上人》员兴宗 《偈颂一百零九首》释可湘 《范成大》a2k= 《送王平甫下第》欧阳修 《忆旧游》张炎 《赵逵明大社四月一日招游西湖十首》杨万里 《次韵李景安提学同过伯几》方回 《张炎》NXJN 《自荆入沌至鄂凡十日沌中》员兴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