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西山隐者不遇

      寻西山隐者不遇

      诗人 邱为朝代 唐代体裁 五古

      寻西山隐者不遇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寻西山隐者不遇 作品评述

      作者一作“丘为”

      黾勉:勉力;尽力。

      【简析】:

      这首诗的重点不是写不遇的失望,而是抒发对隐居环境的迷恋,表现了有心去寻、无心相见的飘逸。

      【注解】:

      1、差池:原为参差不齐,这里指此来彼往而错过。

      2、黾勉:殷勤。

      3、契:惬合。

      4、之子:这个人,这里指隐者。

      【韵译】:

      西山顶上有一座小茅屋,

      寻访隐者直上三十里路。

      轻扣宅门竟无开门童仆,

      窥看室内只有几案摆住。

      主人不是驾着柴车外出,

      一定是垂钓在秋水之渚。

      来得不巧不能与其见面,

      殷勤而来空留对他仰慕。

      绿草刚刚受到新雨沐浴,

      松涛声声随风送进窗户。

      来到这惬意幽静的绝景,

      我心耳荡涤无比的满足。

      尽管没有宾主酬答之意,

      却能把清静的道理领悟。

      兴尽才下山来乐在其中、

      何必要见到你这个隐者?

      【评析】:

      这是一首描写隐逸高趣的诗。诗以“寻西山隐者不遇”为题,写专程到山中去访

      隐者,竟然不遇。如此,本应叫人失望,惆怅。然而,诗借写“不遇”,却把隐者性

      格和生活表现得清清楚楚,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幽情雅趣和旷达的胸怀,比相遇

      更有收获,更为满足。

      诗的前八句,写隐者独居高处,远离尘嚣,寻访者不辞山高,等到叩关无人,才

      略生怅惘。于是猜想隐者乘车出游,临水垂钓,表现隐者的生活恬适雅趣。后八句宕

      开一层,写周围的草色松声使寻访者陶然,因而寻访不遇亦无所谓,使其悟出隐者生

      活的情趣。因此,乘兴而来,尽兴而返,自得其乐,大有君子风度。--引自"超纯斋诗词" 翻译、评析:刘建勋

      AFTER MISSING THE RECLUSE

      ON THE WESTERN MOUNTAIN

      To your hermitage here on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I have climbed, without stopping, these ten miles.

      I have knocked at your door, and no one answered;

      I have peeped into your room, at your seat beside the table.

      Perhaps you are out riding in your canopied chair,

      Or fishing, more likely, in some autumn pool.

      Sorry though I am to be missing you,

      You have become my meditation --

      The beauty of your grasses, fresh with rain,

      And close beside your window the music of your pines.

      I take into my being all that I see and hear,

      Soothing my senses, quieting my heart;

      And though there be neither host nor guest,

      Have I not reasoned a visit complete?

      ...After enough, I have gone down the mountain.

      Why should I wait for you any longer?

      这是一首描写隐逸高趣的诗,从思想上说,这类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所在多有,并没有什么分外高奇的地方,但细读起来,又令人感到有些新颖别致。这新颖别致来自什么地方呢?主要来自构思。我们看,这首诗以“寻西山隐者不遇”为题,到山中专程去寻访隐者,当然是出于对这位隐者的友情或景仰了,而竟然“不遇”,按照常理,这一定会使访者产生无限失望、惆怅之情。但却出人意料之外,这首诗虽写“不遇”,却偏偏把隐者的生活和性格表现得历历在目;却又借题“不遇”,而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幽情雅趣和旷达的胸怀,似乎比相遇了更有收获,更为心满意足。正是由于这一立意的新颖,而使这首诗变得有很强的新鲜感。

      诗是从所要寻访的这位隐者的栖身之所写起的。开首两句写隐者独居于深山绝顶之上的“一茅茨”之中,离山下有“三十里”之遥。这两句似在叙事,但实际上意在写这位隐者的远离尘嚣之心,兼写寻访者的不惮艰劳、殷勤远访之意。“直上”二字,与首句“绝顶”相照应,点出了山势的陡峭高峻,也暗示出寻访者攀登之劳。三、四两句,写到门不遇,叩关无僮仆应承,窥室只见几案,杳无人踪。紧接着下两句是写寻访者停在户前的踟蹰想象之词:主人既然不在,到哪儿去了呢?若不是乘着柴车出游,必是临渊垂钓去了吧?乘柴车出游,到水边垂钓,正是一般隐逸之士闲适雅趣的生活。这里不是正面去写,而是借寻访者的推断写出,比直接对隐者的生活做铺排描写反觉灵活有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远路相寻,差池不见,空负了一片景仰之情,失望之心不能没有。但诗写至此,却突然宕了开去,“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由访人而变成问景,由失望而变得满足,由景仰隐者,而变得自己来领略隐者的情趣和生活,谁能说作者这次跋涉是入宝山而空返呢?“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结句暗用了著名的晋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故事出于《世说新语·任诞篇》,记王子猷居山阴,逢雪夜,忽忆起隐居在剡溪的好友戴安道,便立时登舟往访,经夜始至,及至门口又即便返回,人问其故,王子猷回答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诗人采用了这一典故,来自抒旷怀。访友而意不在友,在于满足自己的佳趣雅兴。读诗至此,似乎使我们遇到了一位绝不亚于隐者的高士。诗人访隐居友人,期遇而未遇;读者由诗人的未遇中,却不期遇而遇──遇到了一位胸怀旷达,习静喜幽,任性所之的高雅之士。而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要表达的,也正是这一点。

      (褚斌杰)

      寻西山隐者不遇 作品出处

      唐诗三百首,历朝古体本韵诗笺评自知集,全唐诗:卷129_45

          别人正在查

        《寻西山隐者不遇》邱为 《题兰若》崔峒 《曾几》MWhZ 《琐窗寒》吴文英 《欢闻歌 二》萧衍 《水调歌头 次复初韵》曹伯启 《横吹曲辞·骢马曲》纪唐夫 《迎仙客》王哲 《偶成》俞灏 《柳陌听早莺》陶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