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一剪梅

      诗人 李清照朝代 宋代体裁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作品评述

      【注释】

      ①玉簟:光华如玉的席子。

      ②雁字:指雁群飞时排成“一”或“人”形。相传雁能传书。

      【评解】

      这是一首抒写离情别绪的词,重在写别后的相思之情。上片虽没有一个离情别绪的

      字眼,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下片则是直抒相思与别愁。词以浅近明白的语言,表达

      深思挚爱之情,缠绵感人。全词轻柔自然,歇拍三句尤为行家称赏。

      【集评】

      伊士珍《瑯嬛记》: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

      《一剪梅》词以送之。

      王灼《碧鸡漫志》:易安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

      ----------------------------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 ”,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 ,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 ,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按顺序,应是月满时 ,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 ,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 。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 ,锦书未来 ,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其深化 ,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此情封锁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 ,“眉头”与“心头”相对应 ,“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一剪梅 作品出处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

          别人正在查

        《一剪梅》李清照 《湖上》释行海 《寓严陵学和邓学录相留之韵》陈淳 《晃冲之》MTJFeA== 《郑硕》MUpjUw== 《寄石泉云间明府叔》陈必复 《从征虏始安王道中诗》江淹 《好事近》吕渭老 《偈颂十七首》释智愚 《和浩师书事》释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