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端

      送李端

      诗人 卢纶朝代 唐代体裁 五律

      送李端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送李端 作品评述

      【注解】:

      1、少孤:指自己早年丧父。

      【韵译】:

      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

      咱们分别了多么叫人伤悲!

      你踏上去路远在寒云之外,

      送你归来正遇上暮雪纷飞。

      少年丧亲过早地漂泊异土,

      多难时相交怅恨识君太迟。

      空朝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

      世事纷繁再相见不知何时。

      【评析】: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首联写送别时的环境氛围,时当故关衰草,情正离

      别堪悲。颔联写送别情景,友人伴寒云而去,自己踏暮雪而归,依依之情了然。颈联

      写回忆以往,感叹身世。既是怜友,亦是悲己,词切情真,悲凉回荡。末联进一步写

      难舍难分之情,掩面而泣,冀望相会。

      诗以“悲”字贯穿全篇,句句扣紧主题,抒情多于写景,基调悲凉。

      --引自"超纯斋诗词" 翻译、评析:刘建勋

      【简析】:

      朋友相交于流离患难之中,原本相见恨晚,却又要分别无期,其悲怆之情远过一般的离情。

      ----------------------------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章,以一个“悲”字贯串全篇。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气氛,从衰草落笔,时令当在严冬。郊外枯萎的野草,正迎着寒风抖动,四野苍茫,一片凄凉的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故人,自然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直、刻露,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诗的第二联写送别的情景,仍紧扣“悲字”。“路出寒云外”,故人沿着这条路渐渐远离而去,由于阴云密布,天幕低垂,依稀望去,这路好象伸出寒云之外一般。这里写的是送别之景,但融入了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这一笔是情藏景中。“寒云”二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阴冷和重压的感觉,对主客别离时的悲凉心境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友人终于远行了,现在留在这旷野里的只剩诗人自己,孤寂之感自然有增无已。偏偏这时,天又下起雪来了,郊原茫茫,暮雪霏霏,诗人再也不能久留了,只得回转身来,挪动着沉重的步子,默默地踏上风雪归途。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发展自然,色调和谐,与上句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于淡雅中见出沉郁。

      第三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还是没离开这个“悲”字。诗人送走了故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不禁产生抚今追昔的情怀。“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是全诗情绪凝聚的警句。人生少孤已属极大不幸,何况又因天宝末年动乱,自己远役他乡,饱经漂泊困厄,而绝少知音呢?这两句不仅感伤个人的身世飘零,而且从侧面反映出时代动乱和人们在动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感情沉郁,显出了这首诗与大历诗人其他赠别之作的重要区别。诗人把送别之意,落实到“识君迟”上,将惜别和感世、伤怀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全诗思想感情发展的高潮。在写法上,这一联两句,反复咏叹,词切情真。“早”、“迟”二字,配搭恰当,音节和谐,前急后缓,顿挫有致,读之给人以悲凉回荡之感。

      第四联收束全诗,仍归结到“悲”字。诗人在经历了难堪的送别场面,回忆起不胜伤怀的往事之后,越发觉得对友人依依难舍,不禁又回过头来,遥望远方,掩面而泣;然而友人毕竟是望不见了,掩面而泣也是徒然,唯一的希望是下次早日相会。但现在世事纷争,风尘扰攘,何时才能相会呢?“掩泪空相向”,总汇了以上抒写的凄凉之情;“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这样作结,是很直率而又很有回味的。

      (刘永年)

      送李端 作品出处

      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卷280_1

          别人正在查

        《送李端》卢纶 《三川》晁说之 《送魏山韦处士一作送田处士西游》于邺 《寿应茶马》李曾伯 《赵尚书挽诗》叶适 《寄题梵天圣果二寺兼简昭梧二上人》释智圆 《于承明作与弟士龙诗》陆机 《读史》李覯 《孤竹图》唐寅 《赠别何耕道》郭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