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阴

      伏阴

      词语伏阴

      拼音fú yīn 

      注音ㄈㄨˊ ㄧㄣ

      引证解释
      1. 盛夏中出现的寒气。谓气候反常。《左传·昭公四年》:“冬无愆阳,夏无伏阴。” 杜预 注:“伏阴,谓夏寒。”《国语·周语下》:“天无伏阴,地无散阳,水无沉气,火无灾燀。”
      2. 旧时迷信,谓道士或巫婆敬神、念咒后,灵魂即离体而去,聆受神的指示,以为人禳灾除病。这种做法,称为“伏阴”。《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其时道士手举法器,朗诵灵章,虔心禳解,伏阴而去,亲奏星官,要保护 薛少府 重还魂魄,再转阳间。”

      相关汉字

      汉字组词伏的组词 阴的组词

        汉语词典

      按结构查词:AABB式A里AB式ABAB式ABB式AAB式AA式ABAC式ABCC式AABC式

      按词性查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量词拟声词结构助词助词并列连词连词介词代词疑问词数词成语

      首字母查词:ABCDEFGHJKLMNOPQRSTWXYZ

          伏阴的同音词

          伏阴相关词语

          别人正在查

        伏阴膘壮宣烈腥秽禹渎宸藻丽册第功珍丽诛攫襟袂食相犀纹流标殃戮瑶斋媰孀蛮僿道职打麦硕肤醉骨锱锤遵习宽谅残肢聚纳阃威方枘众功摩踵没三思区判丹阳勾接鸣鹤之应安危相易澄谧主文谲谏调顺血块金翘甲胆任兵平顶猛勇一饮而尽战马宿忿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