裼袭

      裼袭

      词语裼袭

      拼音tì xí 

      注音ㄊㄧˋ ㄒㄧˊ

      引证解释
      1. 古代礼服之制:袒外衣而露裼衣,且不尽覆其裘,谓之裼;不裼,谓之袭。盛礼以袭为敬;非盛礼以裼为敬。《礼记·表记》:“裼袭之不相因也,欲民之毋相瀆也。” 郑玄 注:“不相因者,以其或以裼为敬,或以袭为敬。礼盛者,以袭为敬,执玉龟之属也;礼不盛者,以裼为敬,受享是也。” 孔颖达 疏:“行礼之时,礼不盛者,则露见裼衣;礼盛之时,则重袭上服。是行礼初盛则袭衣,礼不盛则裼衣,是裼袭不相因也……其行礼之时,或初袭而后裼,或初裼而后袭。所以然者,欲使人民无相褻瀆使礼相变革也。” 唐 白居易 《沿革礼乐策》:“以玉帛俎豆为数,以周旋裼袭为容。” 明 归有光 《王天下有三重》:“至於冠、婚、丧祭、燕射、士相见之礼,可得而议也,所以周旋裼袭,升降俯仰者,圣人能议之而不能为之也。”
      2. 指穿着礼服。《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他看了,连忙道‘请’。 安公子 早已裼袭而来。”

      相关汉字

      汉字组词裼的组词 袭的组词

        汉语词典

      按结构查词:AABB式A里AB式ABAB式ABB式AAB式AA式ABAC式ABCC式AABC式

      按词性查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量词拟声词结构助词助词并列连词连词介词代词疑问词数词成语

      首字母查词:ABCDEFGHJKLMNOPQRSTWXYZ

          裼袭的同音词

          裼袭相关词语

          别人正在查

        裼袭冯国璋帝师烛武合势绘声绘形敬贤爱士香国按蚊汇报祈梦点燃把鼻朽迈藩臬班师回俯粹媺所费不赀目不交睫扒扠具耳及祸独到大脖子病负屈衔寃蚊吟女嬖抚师人小鬼大含垢藏瑕翻盏娱目遐畼偷香遐士顶班巴黎子挑饬啙苛威诈阑篱大谷墟里中官巡缉堑堵劳教诈故中秋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