搢笏

      搢笏

      词语搢笏

      拼音jìn hù 

      注音ㄐㄧㄣˋ ㄏㄨˋ

      引证解释
      亦作“ 搢忽 ”。1.插笏。古代君臣朝见时均执笏,用以记事备忘,不用时插于腰带上。《穀梁传·僖公三年》:“ 阳穀 之会, 桓公 委端搢笏而朝诸侯。” 范宁 注:“搢,插也。笏,所以记事也。”《墨子·公孟》:“ 公孟子 戴章甫,搢忽,儒服,而以见 子墨子 。” 毕沅 校注:“忽即笏字。”《穆天子传》卷一:“天子大服,冕褘帗带,搢曶夹佩,奉璧南面立于寒下。” 清 吴伟业 《吴门遇刘雪舫》诗:“ 新乐 初受封,搢笏登天廷。”
      2. 引申指朝见。 明 董谷 《碧里杂存·宝志公》:“ 圣祖 异焉,勅建 灵谷寺 ……命太常岁祭,行搢笏之礼焉。”

      相关汉字

      汉字组词搢的组词 笏的组词

        汉语词典

      按结构查词:AABB式A里AB式ABAB式ABB式AAB式AA式ABAC式ABCC式AABC式

      按词性查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量词拟声词结构助词助词并列连词连词介词代词疑问词数词成语

      首字母查词:ABCDEFGHJKLMNOPQRSTWXYZ

          搢笏的同音词

          搢笏相关词语

          别人正在查

        搢笏交钱雨迹云踪东投西窜贞利纳室纱幔骄竖下余归璧德谟克拉西惶悚郁蓝陇阪率更坚瓠炎厉人我是非子管里宏陈党老爷苦海无涯机练懊腻栖亩老艾拢总谘印笔牍齐人窈陷邺架管维庐落阿磨跋来报往周务蜻蛚属望顽匪储畜适才时飨炎烈肩頳火帝直绷绷燕鹤骨同前龙山三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