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

      和声

      词语和声

      拼音hé shēng 

      注音ㄏㄜˊ ㄕㄥ

      词性名词 形容词

      基本解释
      和声 héshēng
      [harmony] 依据和弦的组成和相继进行谱成的音乐作品的结构

      引证解释
      1. 和谐的乐音。《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故和声入於耳,而藏於心。”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上》:“使丝竹与俎豆并存,羽旄与揖让俱用,正言与和声同发。” 宋 苏轼 《集英殿秋宴教坊词致语口号》:“高秋爽气明宫殿, 元祐 和声入管絃。”
      2. 调和声调;协和声调。《书·舜典》:“声依永,律和声。” 孔 传:“言当依声律以和乐。” 周秉钧 注引 俞樾 曰:“依其所咏以定五声,是谓声依永。又患其不和也,而以六律六吕和之,是谓律和声。”《旧唐书·音乐志三》:“礼惟崇德,乐以和声。” 刘师培 《文说》:“和声依永,八音於焉克谐;六律五声,五言於焉出纳。”
      3. 音乐术语。指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的规律同时发声。
      1. 词、曲中的衬词。原为歌曲中常由他人应和的部分,如“贺贺贺”、“何何何”之类。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诗之外,又有和声,则所谓曲也。古乐府皆有声有词,连属书之,如曰‘贺贺贺’、‘何何何’之类,皆和声也…… 唐 人乃以词填入曲中,不復用和声。”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 唐 人朝成一诗,夕付管絃,往往声希节促,则加入和声。凡和声皆以实字填之,遂成为词。”
      2. 随声附和。 明 李贽 《圣教小引》:“余自幼……尊 孔子 不知 孔夫子 何自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説研,和声而已。”和谐的乐音。《国语·周语下》:“夫耳内龢声,而口出美言,以为宪令,而布诸民,正之以度量,民以心力,从之不倦。” 韦昭 注:“耳闻龢声,则口有美言,此感於物也。”

      相关汉字

      汉字组词和的组词 声的组词

        汉语词典

      按结构查词:AABB式A里AB式ABAB式ABB式AAB式AA式ABAC式ABCC式AABC式

      按词性查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量词拟声词结构助词助词并列连词连词介词代词疑问词数词成语

      首字母查词:ABCDEFGHJKLMNOPQRSTWXYZ

          和声的同音词

          和声相关词语

          别人正在查

        和声向遣兰蕙病病殃殃狌狞亲闱官御书版孽苗花丛粟错同位素化学车票任重道悠清清静静木墩白柘帘试谎嘴慨当以慷调频广播嚈哒中继站讴颂前朝后代虎溪三笑知音识趣士族杂用霜橘成群逐队志怪金检洄汩隶文鸳鸯阵深奸滂霈再不道钵咤津漈赀麻够味儿主阃物故緑水青山家传户颂拮掬失败为成功之母风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