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的意思

      苔

      异体字
      拼音 tái tāi 注音 ㄊㄞˊ ㄊㄞ
      部首 部外笔画 5画总笔画 8画结构 上中下结构
      五笔 ACKF仓颉 TIR郑码 EZJ电码 5377
      UNICODE 82D4四角 44603区位码 4406笔顺 一丨丨フ丶丨フ一

      基本字义

      tái ㄊㄞˊ

      ◎隐花植物的一类,根、茎、叶的区别不明显,常贴在阴湿的地方生长:青藓。原。

      其他字义

      tāi ㄊㄞˉ

      ◎〔舌〕舌头上面的垢腻,由衰死的上皮细胞和黏液等形成,观察它的颜色可以帮助论断病症。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上平十六咍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部 韻攝 罗马字 国际音标
      徒哀 平聲 開口一等 dai/doi dʰɒi

      详细字义

      tāi

      (1)——“舌苔”( shétāi)

      (2)舌上的垢腻

      (3)另见 tái

      基本词义

      tái

      〈名〉

      (1)(形声。从艸,台声。本义:青苔;也指苔类植物)

      (2)植物名。本作菭。又名地衣,水衣。属隐花植物类,根、茎、叶区别不明显,有青、绿、紫等色,多生于阴湿地方,延贴地面,故亦叫“地衣” [lichen;mosses]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李白《长干行》。又如:苔衣(即青苔。泛指苔藓类植物);苔岑(不同的苔生在同一山崖上。比喻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在一起);苔钱(即苔。因苔点形圆如铜钱,故称);苔茸(丛生的苔藓)

      (3)长有苔藓类植物的东西或地方 [mossy place]。如:苔砌(长有苔藓的台阶);苔梅(根干上寄生苔藓的梅树)

      (4)另见 tāi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部】

      苔·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5

      《唐韻》徒哀切《韻會》《正韻》堂來切,音臺。蘚也。《淮南子註》靑苔,水垢也。《陸龜蒙·苔賦》高有瓦苔,有澤葵,散岩竇者曰石髮,補空田者曰垣衣,在屋曰昔邪,在水曰陟釐。《述異記》苔,又名重錢,呼爲宣蘚,南人呼爲姤草。《集韻》亦作菭。

      方言集汇

      粤语:toi1toi4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toi2[客英字典]toi2[海陆丰腔]toi2[梅县腔]toi2[客语拼音字汇]toi2[东莞腔]toi2[陆丰腔]toi3[宝安腔]toi2

      English

      moss, lichen

        苔字组词

        别人正在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