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异体字 担 拮 掲 搩 楬
拼音 jiē qì 注音 ㄐㄧㄝ ㄑㄧˋ
部首 扌部外笔画 9画总笔画 12画结构 左右结构
五笔 RJQN仓颉 QAPV郑码 DKRY电码 2263
UNICODE 63ED四角 56027区位码 2950笔顺 一丨一丨フ一一ノフノ丶フ
jiē ㄐㄧㄝˉ
1、把盖在上面的东西拿起,或把粘合着的东西分开:揭锅。揭幕。
3、高举:揭竿而起。
4、标示:揭橥(zhū)(本是作标记的小木桩,引申为标志。亦作“揭著”)。揭示。
5、扛,持。
6、姓。
qì ㄑㄧˋ
◎提起衣裳:揭衣涉水。
廣韻目次:去十三祭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憩 | 去例 | 溪 | 祭B開 | 去聲 | 霽 | 開口三等 | 蟹 | 祭B | kʰĭɛi | khied/qyey |
廣韻目次:入十月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訐 | 居謁 | 見 | 月開 | 入聲 | 月 | 開口三等 | 臻 | 元 | kĭɐt | kiat |
廣韻目次:入十月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其謁 | 羣 | 月開 | 入聲 | 月 | 開口三等 | 臻 | 元 | gʰĭɐt | giat |
廣韻目次:入十七薛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傑 | 渠列 | 羣 | 薛B開 | 入聲 | 屑 | 開口三等 | 山 | 仙B | gʰĭɛt | giet/gyet |
廣韻目次:入十七薛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朅 | 丘竭 | 溪 | 薛B開 | 入聲 | 屑 | 開口三等 | 山 | 仙B | kʰĭɛt | khiet/qyet |
廣韻目次:入十七薛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孑 | 居列 | 見 | 薛B開 | 入聲 | 屑 | 開口三等 | 山 | 仙B | kĭɛt | kiet/kyet |
◎揭 jiē
〈形〉
(1)高亢 [roaring]。如:揭天(声音高入天际);揭调(高调);揭孽(很高的样子)
(2)揭揭 [slender; ride fast]
(3)修长的样子。
(4)疾驰的样子。如:车马揭揭
◎揭 jiē
〈动〉
(1)(形声。从手,曷声。本义:高举)
(2)同本义 [raise]
揭,高举也。——《说文》
西柄之揭。——《诗·小雅·大东》
修剑揭以低昂。——张衡《思玄赋》
揭其剑。——《战国策·齐策四》
揭竿为旗——汉·贾谊《过秦论》
两竿夹接。——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3)又如:揭厉(高举而扬厉之);揭鸡肆赦(在高竿上树起金鸡,宣布大赦)
(4)肩负;担;扛 [carry]
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庄子·胠箧》
(5)又如:揭箧(把箱笼扛走;比喻全部抄袭他人文字)
(6)披露;发表;公布 [announce; publish; disclose]
会闱揭晓,名次群英。——李昌祺《前灯余话》
(7)又如:揭条(揭桃。揭调,揭露别人的短处);揭旧书(方言。揭老底);揭极(揭发恶性的报告);揭参(揭发弹劾);揭黄(用黄榜公布);揭载(刊登;发表);揭贴(张贴)
(8)掀起; 拿开 [take off]
揭水指路。——唐·李朝威《柳毅传》
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水浒传》
(9)又如: 揭白(旧时人死后,请画师给死人画像。首先要揭去死人脸上蒙的白纸,故名);揭地掀天(翻天覆地)
(10)露出;向上翘 [turn up]
颠沛之揭。——《诗·大雅·荡》
唇揭者甚齿塞。——《战国策》
(11)借债 [borrow]。如:揭借(借);揭债(借债);揭折(抵偿,折还)
◎揭 jiē
〈名〉
标志 [mark;sign;symbol]
峨嵋为泉阳之揭。—— 郭璞《江赋》
exposeshow uptake offtear offuncover
【卯集中】【手部】
揭·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9
《唐韻》《集韻》《韻會》居謁切,音訐。《說文》高舉也。或作。
又《唐韻》基竭切《集韻》《韻會》丘傑切,音朅。義同。或作担。
又作拮。
又與偈通。車疾貌。《王應麟·詩攷》韓詩,匪車揭兮,見漢書王吉傳。
又《唐韻》渠列切《集韻》《韻會》《正韻》巨列切,音傑。與同。或作搩。《增韻》舉而豎之也。《前漢·項傳贊》揭竿爲旗。《張衡·西京賦》豫章珍館,揭焉中峙。
又擔也,負也。《戰國策》馮煖于是乗其車,揭其劒。《史記·東方朔傳》數賜縑帛,擔揭而去。
又姓。《前漢·功臣表》安道侯揭陽定。
又《唐韻》《集韻》《韻會》其謁切,音碣。亦擔也。
又長也。《詩·衞風》葭菼揭揭。
又《集韻》《韻會》語訐切,音钀。義同。
又《唐韻》居列切,音孑。揭起也。《詩·小雅》維北有斗,西柄之揭。
又《大雅》顛沛之揭。《傳》揭,見根貌。《疏》樹倒故根見。《戰國策》唇揭者,其齒寒。《註》揭,猶反也。
又啓事。今日揭帖。
又《唐韻》《集韻》《韻會》去例切,音憩。亦高舉也。
又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詩·邶風》淺則揭。《爾雅·釋水》揭者,揭衣也。《司馬相如·上林賦》涉冰揭河。
又《集韻》其例切,音偈。揭陽,縣名。《前漢·地理志》南海郡揭陽縣。
又丘言切。與攑同。亦舉也。
據考證:〔《司馬相如·子虛賦》涉冰揭河。〕謹照原書子虛賦改上林賦。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揭
高舉也。从手曷聲。去例切。又,基竭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高舉也。見於詩者,匏有苦葉傳曰。揭,褰裳也。碩人傳曰。揭揭,長也。蕩傳曰。揭,見根皃。从手。曷聲。去例切。又基竭切。十五部。
粤语:kit3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giad5yad5[宝安腔]ket7[客英字典]get7giet7[海陆丰腔]giet7[梅县腔]jat7[东莞腔]ket7[台湾四县腔]giet7
潮州话:giah4(kiah),gig4(kik)[揭阳]gêg4(kek)
raise, lift up; sur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