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的意思

      濕

      简体字 湿异体字 湿
      拼音 shī 注音
      部首 部外笔画 14画总笔画 17画结构 左右结构
      五笔 IJXO仓颉 EAVF郑码 VKZU电码 3440
      UNICODE 6FD5四角 36133笔顺 丶丶一丨フ一一フフ丶フフ丶丶丶丶丶

      基本字义

      shī ㄕˉ

      ◎见“湿”。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入二十六緝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攝 韻部 国际音标 罗马字
      失入 緝A 入聲 開口三等 侵A ɕĭĕp sjip

      廣韻目次:入二十七合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攝 韻部 国际音标 罗马字
      他合 入聲 開口一等 tʰɒp thop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部】

      濕·康熙筆画:18·部外筆画:14

      〔古文〕《唐韻》他合切《集韻》《正韻》託合切,音沓。水名。《說文》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水經注》濕水,出累頭山。一曰治水。

      又《廣韻》《集韻》《韻會》失入切《正韻》實執切,與溼同。《說文》幽溼也。或作濕。

      又《集韻》叱入切,音蟄。濕濕,牛呞動耳貌。《詩·小雅》其耳濕濕。

      又鄂合切,音。濕隂,漢侯國名。

      又席入切,音習。與隰同。坂下溼也。或作濕。《通雅》濕溼漯顯以形相借。《集韻》漯濕三字同。水出鴈門。○按《說文》濕水,卽禹貢孟子濟漯之漯。蓋濕乃漯本字也。後以漯爲濕,又轉以濕爲乾溼之溼。字原从糸作,不从亚。

      说文解字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濕

      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从水聲。桑欽云:出平原高唐。他合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濕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東郡東武陽,二志同。今山東曹州府朝城縣縣東南有東武陽城是也。前志東武陽下曰。禹治漯水。東北至千乘入海。過郡三。行千二十里。過郡三者,東郡平原千乘也。水經曰。河水,又東北過高唐縣東。注云。河水於縣漯水注之。漯水上承河水於東武陽縣東南,而北逕武陽新城東。又逕東武陽故城南。又北逕陽平縣故城東。又北絶莘道城之西北。又東北逕樂平縣故城東。又北逕城縣故城西。又東北逕淸河縣故城北。又東北逕文鄉城東南。又東北逕博平縣故城南。又東北逕瑗縣故城西。又東北逕高唐縣故城東。又東北逕濕陰縣故城北。又東北逕著縣故城南。又東北逕崔氏城北。又東逕鄒平縣故城北。又東北逕建信縣故城北。又東北逕千乘縣二城閒。又東北爲馬常坈。亂河枝流而入於海。按此班,許所說故道也。河渠書。禹以爲河所從來者高。水湍悍。難以行平地。數爲敗。乃厮二渠以引其河。漢書音義曰。二渠,其一出貝丘西南。南折者也。其一則漯川。出貝丘者,王莽時遂空。唯用漯耳。玉裁謂濕水故瀆,今不可詳。从水。聲。它合切。七部。按日部讀若唫。此濕所以在七部也。漢隷以濕爲燥溼字。乃以漯爲?濕字。累者,俗絫字。在十六部。於音殊遠隔也。桑欽云。出平原高唐。平原郡高唐,二志同。今山東濟南府禹城縣西南有高唐故城。左傳襄十九年,廿五年,昭十年,哀十年之高唐也。前志高唐下曰。桑欽言漯水所出。酈注河水篇云。按竹書,穆天子傳兩言濕水。尋其沿歴逕趣。不得近出高唐也。桑氏所言葢津流所出。次於是閒也。玉裁按。桑舉其源之近者耳。今禹城縣濕水已不可詳。

      方言集汇

      粤语:sap1

      客家话:[沙头角腔]sip7[客语拼音字汇]sib5xib5[宝安腔]sip7[梅县腔]ship7[海陆丰腔]ship7[东莞腔]sip7[台湾四县腔]siip7[客英字典]ship7[陆丰腔]ship7

      English

      wet, moist, humid, damp; an illness

        别人正在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