牼的意思

      牼


      拼音 kēng 注音 ㄎㄥ
      部首 部外笔画 7画总笔画 11画结构 左右结构
      五笔86版 TRGA五笔98版 CGVA仓颉 HQMVM郑码 MBHB电码 8721
      UNICODE 727C四角 21512笔顺 ノ一丨一一フフフ一丨一

      基本字义

      kēng ㄎㄥˉ

      1、牛胫骨。

      2、古通“顅”,颈长。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下平十三耕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部 韻攝 罗马字 国际音标
      口莖 耕開 平聲 開口二等 khreng/qaeng kʰæŋ

      廣韻目次:下平十三耕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部 韻攝 罗马字 国际音标
      戸耕 耕開 平聲 開口二等 ghreng/haeng ɣæŋ

      详细字义

      kēng

      〈名〉

      牛膝下的直骨,即牛胫骨 [shin bone of cows]

      牼,牛膝下骨也。从牛,坙声。人曰胫,牛牼。——《说文》

      康熙字典

      【巳集下】【牛部】

      牼·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7

      《廣韻》口莖切《集韻》《韻會》丘耕切,音鏗。《說文》牛膝下骨也。

      又人名。《春秋·襄十七年》邾子牼卒。《左傳·昭二十年》使少司牼以歸。《孟子》宋牼將之楚。

      又《廣韻》戸耕切《集韻》何耕切,音莖,義同。《春秋·邾子牼釋文》徐音戸耕反。

      又《集韻》丘閑切,音慳。

      又《集韻》古定切《類篇》吉定切,音徑。義同。

      说文解字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二】【牛部】牼

      牛厀下骨也。从牛巠聲。《春秋傳》曰:“宋司馬牼字牛。”口莖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牛厀下骨也。牛脛也。脛者,骹也。从牛。巠聲。口莖切。十一部。春秋傳宋司馬牼字牛。按仲尼弟子列傳。宋司馬耕字牛。左傳哀十四年。兩書司馬牛。不偁其名。許云司馬牼。豈卽司馬耕與。外此昭卄年,卄一年宋有華牼。孟子書有宋牼。皆不傳其字。

      方言集汇

      粤语:hang1

      客家话:[客英字典]gin1[台湾四县腔]gin1gen1[海陆丰腔]gin1gen1

      English

      man

        牼字组词

        别人正在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