氾异体字 泛 汎
拼音 fàn 注音 ㄈㄢˋ
部首 氵部外笔画 2画总笔画 5画结构 左右结构
五笔 IBN仓颉 ESU郑码 VYYB电码 3058
UNICODE 6C3E四角 37112笔顺 丶丶一フフ
fàn ㄈㄢˋ
◎同“泛”。
◎氾 fàn
〈动〉
(1)大水漫流;淹没 [flood]
河水决濮阳,氾郡十六。——《汉书·武帝纪》
(2)漂浮。后作“泛” [float]
是故氾舟于河。——《国语》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九凡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凡 | 符咸 | 並 | 凡 | 平聲 | 咸 | 合口三等 | 凡 | 咸 | byam/bvam | bʰĭwɐm |
廣韻目次:去六十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汎 | 孚梵 | 滂 | 凡 | 去聲 | 陷 | 合口三等 | 凡 | 咸 | phyamh/phvamm | pʰĭwɐm |
◎氾 fàn
〈形〉
(1)地势低下的 [low]
有氾下渐泽之壤。——《管子·山国轨》
(2)以范围广为特征的 [general]
且倘佯而氾观。——《楚辞·刘向·九叹》
(3)另见 fán
◎氾 Fán
〈名〉
(1)古地名。春秋郑邑 [Fan town]
(2)南氾。在今河南省襄城县南
(3)东氾。在今河南省中牟县
(4)古氾水的省称 [Fan river]。一条故道在今河南省中牟县南。久湮。另一条故道在今山东省曹县北,从古济水分出,东北流至定陶县北。注入古荷泽。久湮
晋军 函陵,秦军 氾南。——《左传》
(5)古国名 [Fan state]
氾,国名。——《广韵》
(6)另见 fàn
【巳集上】【水部】
氾·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2
《唐韻》《集韻》《韻會》孚梵切,音汎。水延漫也。《孟子》氾濫於中國。《前漢·武帝紀》河水决濮陽,氾郡十六。
又《玉篇》普博也。《禮·少儀》氾埽曰埽。《疏》氾,廣也。大賔來,主人宜廣埽之。
又《郊特牲》氾埽反道。
又與汎同。《左傳·襄二十八年》慶封氾祭。《杜註》氾祭,遠散所祭。《正義曰》論語,汎愛衆。汎是寬博之語,故知氾祭爲遠散所祭,言其不共也。
又不定之辭。《楚辭·卜居》將氾氾若水中之鳧。《前漢·賈誼傳》氾乎若不繫之舟。
又搖動貌。《楚辭·招魂》光風轉蕙,氾崇蘭些。
又水名。《水經注》河水東北出于定陶縣,北屈左合氾水。《前漢·高祖紀》漢王卽皇帝位于氾水之陽。《註》張晏曰:在濟隂界,取其汎愛弘大而潤下也。師古曰:據叔孫通傳曰,爲皇帝於定陶,則此水在濟隂是也。音敷劒反。《史記·索隱》音似,非。音似者,乃汜水,在成臯。詳三畫汜字註。
又《揚子·方言》氾,洿也。自關而東或曰洼,或曰氾,音汎。
又《廣韻》《集韻》《正韻》符咸切,音凡。地名。《左傳·襄二十四年》王出適鄭處于氾。《杜註》鄭南氾也。《正義曰》南氾在襄城縣南,東氾在滎陽中牟縣南。
又《襄二十六年》楚伐鄭,涉氾而歸。《正義曰》氾是地名,非水名,是於氾地涉水耳。
又國名。
又姓。《廣韻》出敦煌濟北。皇甫謐曰:本凡氏,遭秦亂,避地於氾水,因攺焉。漢有氾勝之,晉有氾毓。
又叶孚絢切,音現。《陸機·文賦》闕太羹之遺味,同朱弦之淸氾。雖一唱而三歎,固旣雅而不豔。从,與从巳別。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氾
濫也。从水聲。孚梵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濫也。玄應引此下有謂普博也四字。楚辭⺊居。將氾氾若水中鳬乎。王逸云。氾氾,普愛衆也。若水中之鳬,羣戲遊也。論語。汎愛衆。此假汎爲氾。从水。聲。孚梵切。七部。
粤语:faan3
客家话:[梅县腔]fam5[宝安腔]fam5[客英字典]fam5[海陆丰腔]fam6[客语拼音字汇]fam4[台湾四县腔]fam5
潮州话:何汪3<粘唇>[澄海]何汪3(泛),huam3(huàm)[澄海]huang3(huàng)
overflow, flood, inun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