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5月28日,著名物理学家、我国核物理研究的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尧教授因病逝世,享年96岁。
赵忠尧教授是浙江省诸暨县人。物理学家、教育家。我国核物理、加速器、宇宙线研究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发现硬γ射线的反常吸收以及伴随出现的“特殊辐射”,最早观察到正负电子对产生和湮没的现象,对正电子的发现和物理学家接受量子电动力学理论起了重要作用。
1925年他从东南大学毕业后任清华大学助教,1927年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1930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31年赵忠尧回国后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在我国首次开设核物理课程,并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继续开展科学研究。抗日战争爆发后,赵忠尧教授先后在云南大学、西南联大和中央大学任教,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培养了一批以后为我国原子能事业作出贡献的人才。
抗战胜利后,赵忠尧教授感到非常有必要在国内建立设备较好的核物理实验室。1946年,他赴比基尼群岛参观美国的原子弹试验、之后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等处进行核物理和宇宙线方面的研究。
1950年赵忠尧冲破重重困难,毅然回到新中国,参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创建。利用回国时带回的加速器部件和实验设备,他先后于1955年和1958年建成了我国最早的70万伏和200万伏高气压型质子静电加速器,为我国核物理、加速器和真空技术、离子源技术的研究打下了基础。以静电加速器为基础,赵忠尧教授又主持建立了核物理实验室,具体领导和参加了核反应研究,为开创我国原子核科学事业作出重要贡献。1972年他参与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筹建工作,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等职。
赵忠尧教授为发展我国核物理和高能物理研究事业,为培养我国原子能事业核物理和高能物理和实验研究人才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我国原子核物理、中子物理、加速器和宇宙线研究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
回顾历史的长河,历史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历史上的每一天,都是喜忧参半,历史是不能忘记的。查看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增长知识,开拓眼界,提高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