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是中国的一大发明,但不知是何缘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人都用竹片做如厕的卫生用品,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
《北史》记载,北齐文宣帝高洋便是使用“厕筹”。所谓“厕筹”,就是厕所里的专用竹片,相当于擦屁股的手纸。
到了明代,谢肇淛所记的《五杂俎》说:当时的明孝宗,即弘治皇帝,使用的手纸是由四川一地进贡的、用野蚕茧织成的粗丝布,像一般手纸大小,用后丢弃。
弘治皇帝在明代皇帝中一向以廉洁远色著称,相当勤俭。一把手的作风,往往是一个单位的风向标,有什么样的上级就有什么样的下属。史料记载,一名太监看见这些被皇帝用后丢弃的丝帛,觉得可惜,就一张一张地积攒起来,统一清洗晒干后,竟然织成一幅帘帐,挂在了他的小屋里。
后来的明代皇帝所用的手纸不再由地方进贡,而由内官监纸房抄造,特供!手纸呈淡黄色,绵软细厚,裁方三寸余(三寸见方的手纸尚不及巴掌大),由专门管理净房的近侍太监收着,随时进呈使用。到了清朝,没想到出现个女首长,自然对下体使用的物件要求更高。
慈禧太后用的卫生纸是将一大张白棉纸,按需求裁好后,用水将纸喷得又发又潮又蔫,然后垫上湿布,用热熨斗熨两遍,使原来带毛发涩的纸变得光滑平整,然后叠好备用。
这种卫生纸对太后来说,不光是如厕使用,也是她的经期用纸。
相比之下,光绪皇帝的待遇就差许多了,他用的如厕手纸,就是普通的、揉过后去掉内硝的裱心纸,即衬裱字画的毛边纸。很一般,并无特别之处。
1857年,美国人约瑟夫(Joseph Cayetty)发明了卫生纸,终于结束了人类如厕时擦拭私处不方便的状态。原来,在西方,有钱人用羊毛或是大麻纤维进行便后清洁,穷人则使用草、石块、沙子或水,用报纸也十分常见。
眼下各位家庭使用的卷筒厕纸设计,原来出于一个小小的意外。
约100年前,美国史古脱纸业(Scott Paper)公司买下一大批纸,因运送途中的疏忽,纸面潮湿而产生皱褶,根本无法使用。面对一仓库无用的废纸,公司负责人亚瑟•史古脱想到一条妙计,他要求工人在卷纸上打一排小洞,让卷纸变得容易撕下,成为一小块一小块的方巾。
史古脱将这种纸命名为“桑尼”卫生纸巾,并将它们卖给火车站、饭店、学校等地,请他们将其放置厕所中,结果此法相当实用方便,大受欢迎,很快流行开来。
马桶先生的马桶屋
沈载德,你可以没听过,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马桶屋,你不能不知道。
沈载德曾是世界厕所组织(WTA)的主席,为了向世界传播厕所卫生的理念,推广清洁、舒适、健康的厕所文化,他推翻了自己在韩国的家,用110万美元建造了他的“马桶之家”———一个拥有马桶外形的二层房屋。
为什么马桶先生要建造这么大的一间马桶屋?原来,马桶先生“生于厮、长于厮、乐于厮”,他的一生都传奇地与厕所有着密切联系。
沈载德的妈妈从其祖母那里听说:在厕所出生的人会长命百岁。为了遵守这个传统,他的母亲听取了祖母的建议,把沈载德生在了一个公用卫生间中。
谁能想到,这个生在厕所里的孩子,竟然能成为韩国水源市的市长!1995-2002年期间(恰逢2002年韩日世界杯),作为水源市市长的沈载德看到了韩国与日本在厕所文明程度上的差距,于是下大力气发动了“美丽公厕”活动,并建立健全了第一个样板工程,即“萤火虫公厕”,市民现在称之为“萤火虫咖啡厅”。踏进这座公厕门,就会看见人们三三两两坐在一起聊天的场景。
2007年,沈载德拆掉自己原来住的房子,在原址上盖起了马桶造型的大屋。“马桶之家”的韩国名字叫做Haewoojae,意为一个让人解决自己烦恼的地方。房子里共设有4间卫生间,房子正中建有一个透明玻璃包围的马桶,从外边可以清楚地看到里面的情况,但在有人使用的时候,透明卫生间里会自动喷射水雾。
马桶屋的前方立有一块建房碑,上面写着“解忧斋”3个字。据沈载德讲,这是北京书画院院长张惠臣亲笔写的,而马桶屋的别名也正来源于此。“将来我去世之后这个房子可以改造成厕所博物馆,向世人宣传厕所文化。”
马桶屋的造价近10亿韩元(2007年,1000韩元约合8元人民币)。“马桶之家”于2007年世界厕所组织在韩国首尔代表大会召开之际,第一次向世人揭开了它的面纱。凡是入屋参观者,要向世界厕所组织捐赠5万美元,才能在“马桶之家”度过难忘的一夜。这些租金费用都将用于帮助贫困国家的人民解决公共卫生问题。
沈载德说,他想清洁全世界的厕所。他一生热爱的事业也影响着世人。英国的一个国际慈善组织专门建立了一个名为“为你的厕所生个双胞胎,帮助冲走贫穷!”的网站,只要网民在线支付60美元,就可以为遥远的布隆迪当地人民修建一个跟自家一样的厕所。2008年至今,通过这种途径,已经有1500个清洁卫生的公用厕所被修建起来,解决了受捐地9000人上厕所难的问题。
回顾历史的长河,历史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历史上的每一天,都是喜忧参半,历史是不能忘记的。查看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增长知识,开拓眼界,提高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