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
1957年9月16日,我国现代国画大师齐白石在北京病逝。
齐白石,湖南湘潭人,现代著名画家。原名纯芝,字渭清,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别名借人吟馆主者、寄萍老人、木人等。出身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喜爱绘画。
齐白石13岁时跟叔父学木工,次年跟村里一个木匠学雕花木匠,并从师读书、学画。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得到胡沁园和陈少蕃的赏识,教他读书、学画,使他的文化艺术水平有所提高。1890年与师友组织龙山诗社和罗山诗社。1902年至1909年曾“五出五归”,游历祖国南北,饱览祖国的名山大川,结识了许多文人画家,鉴赏了大量名画、秘籍、书法、碑拓,开阔了眼界。1990年后,在故乡“寄萍堂”潜心作画。1919年到北京定居,以篆刻和作画为生。到抗日战争前的十多年间,作画逾万幅,篆刻印章3,000多方。1927年被聘为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和京华美术专科学校教授。于非暗、王雪涛、李苦禅等,均是他的学生。
抗日战争爆发,齐白石辞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职务,贴出告示,不见客,不赴宴,不照相,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的抗
建国后,齐白石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并被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中国画研究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画院名誉院长。
1953年九十寿辰时,曾获得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授予的“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荣誉奖状,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授予他共和国艺术科学院通讯院士的荣誉状。
1954年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他为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的获得者。1957年9月16日在北京病逝。
齐白石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笔法雄健,造形简朴,色彩明快。长于画花鸟虫鱼,也画山水、人物。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也长于篆刻。有《齐白石作品集》。
齐白石(1864.1.1-1957.9.16)原名纯芝,号渭青、兰亭,后改名璜,号濒生,别号白石、白石老人,别署杏子坞老民、星塘老屋后人、借山吟馆主者、寄萍、齐大、木居士、湘上老农、三百石印富翁等。湖南湘潭人。家贫寒,少时读书一年,牧牛砍柴之余读书习画。
1877年做木匠学徒,次年改学雕花木工,曾习摹《芥子园画传》,并据以作雕花新样。
1888年起,先后从萧乡陔、文少可、胡沁园、谭溥等人学画。曾从陈作埚读书,从王湘绮攻读诗文,任龙山诗社社长。
1902年起,出游陕西、北京、江西、广东、广西。七年间“五出五归”,得见名山大川,画风由工转写,书法由何绍基体转学魏碑,篆刻由丁、黄一路改学赵之谦体。
1917年二进北京,结识陈师曾、姚茫父等,次年返湖南。
1919年定居北京,从陈师曾劝,始行变法。
1926年应林风眠聘于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任教。
1936年游四川。
1937年自加两岁。抗日战争期间,北平沦陷,表示“画不卖与官家”。
1946年重操卖画治印生涯,同年赴南京、上海举办个展,并应徐悲鸿聘,任北平艺专名誉教授。
1949年当选中国文联委员,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委员。
1952年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曾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擅长中国画、书法、篆刻和诗歌。一生作画不辍,留下大量诗、书、画、印作品。传世画作有《墨虾》、《牧牛图》、《蛙声十里出山泉》等。著有《借山吟馆诗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传》等;出版有三卷本《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山水画选》等画册多种。
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授予通讯院士荣誉状。
1956年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
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同年于中国美术馆举办《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诞生100周年纪念展览会》。
1983年底至1984年1月于中国美术馆举办《纪念齐白石诞辰120周年作品展览》。
30年代的齐白石在作画
郭沫若(中)和茅盾(右)向获得世界和平理事会国际和平奖金的齐白石祝贺
1953年老舍夫妇与齐白石老人(中)在一起
回顾历史的长河,历史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历史上的每一天,都是喜忧参半,历史是不能忘记的。查看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增长知识,开拓眼界,提高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