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军于1907年7月出生在辽宁省义县沈家台镇下碾盘沟村。由于家境贫困他只上过小学。1925年他开始军旅生涯,担任过见习官、军事及武术助教等职务。他的写作生涯就是在军队中开始的。1932年,萧军在哈尔滨化名“三郎”正式开始文学创作,并和中共地下党员、进步青年一起共同开展文学艺术活动。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萧军创作完成了表现东北人民革命军抗日斗争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这部书得到进步文艺界和进步群众的一致赞扬,被誉为文学上一面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旗帜。鲁迅特意为该书作了序言,他写道:“我却见过几种讲述关于东三省被占的小说,这《八月的乡村》即是很好的一部”。
抗日战争爆发后,萧军一直从事工人业余文艺教学工作并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他到达延安,在延安的五年中,他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鲁迅研究会主任干事,《文艺日报》主编,鲁迅艺术文学院教员等职,还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
全国解放以后,萧军继续从事文学艺术的研究和创作工作,京剧《武王伐纣》、长篇小说《五月的矿山》、《过去的时代》等都是他这一时期的作品。
文化大革命中,萧军受到迫害,曾被关押了整整8年。粉碎“四人帮”后,他重返文坛,整理了诗词旧作800余首,还注释了萧红、鲁迅给他的信。1979年,萧军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4次代表大会,被选为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88年6月22日,萧军不幸病逝,他在给家人的遗嘱中说:“自己是一个穷文人,没有留下什么财产。有一点菲薄的积蓄捐给家乡,自己的文物、书籍要捐献给辽宁锦县萧军资料馆和有关文化部门。”
回顾历史的长河,历史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历史上的每一天,都是喜忧参半,历史是不能忘记的。查看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增长知识,开拓眼界,提高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