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太祖李成桂逝世

          李成桂(1335—1408年6月18日),朝鲜李朝国王(1392—1398年在位),中国元朝至元元年(高丽忠肃王后四年)十月十一,李成桂出生于高丽东北面(大约位于今日咸镜道)永兴郡黑石里的桓祖私邸(永兴本宫)。明永乐六年(朝鲜太宗9年)五月二十四日(1408年6月18日),老迈多病的李成桂于昌德宫广延楼下别殿薨。

           年少用兵如神﹐真天才也﹐将任大事于尔国矣——被李成桂打败的蒙古将领对李成桂的评论

          李成桂是朝鲜史上历时最长的王朝——李朝的建立者。他进行的土地改革,从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改变了朝鲜历史的发展,他推行崇儒抑佛的国策,改变了朝鲜的文化风貌。与它的宗主国——中国的王朝相比,朝鲜李朝疆域虽小,却异常稳定和坚固,519年的历史,奠定了今日朝鲜和韩国多方面的文化传统。

      朝鲜太祖李成桂逝世

      朝鲜太祖李成桂

          李成桂,字君晋,在登极之后改名李旦,庙号为李朝太祖。他出生于高丽王国一个显赫世家,其父李子春官至朔方道万户兼兵马使。少年的李成桂,擅长骑射,显赫的出身加上天生的武将气质,使李成桂在仕途上畅通无阻,累官至东北面元帅知门下省事、守门下侍中。而历史的机遇,则把李成桂推到了浪潮的顶尖,使其成为500多年江山的开创者。

          当13世纪蒙古旋风席卷欧亚大陆的时候,位于一隅的高丽也不能幸免,在保留国王的情况下,成为元帝国的征东行省。元朝与高丽王室通婚,也使高丽国王的血统中注入了蒙古的因素。1368年,元朝在中国的统治被推翻,残余势力遁入长城以北,成为北元。此时,如何抉择成为高丽王国一个生死存亡的问题。新生的明朝势盛,锐不可挡,但残元在朝鲜北境尚有一定力量,加上一百多年来对元朝的效忠惯性,使高丽王室的外交政策游移不定,1368至1388年20年间,像一根墙头草,数次在明、元的风雨中摇弋。与此同时,朝中也形成了亲元和亲明两大派系,亲元派以权相崔莹为首,亲明派则以大将李成桂为首,两派之间的斗争,也代表了主张守旧和要求革新的斗争。

          1388年的“铁岭争端”终于使两派的矛盾总爆发。明朝在铁岭设置都指挥使司,将其纳入直辖范围。此举引起了亲元派的极大愤慨。在崔莹怂恿下,高丽王辛褕决定与明朝作战,但他们的失策之处,除了发动的是以卵击石的取胜无望之战外,还派遣了坚决反对出兵的李成桂为统帅。结果可想而知,李成桂的大军到达鸭绿江时,发动兵变,拒绝继续前进,返回首都开城废黜了辛褕,流放了崔莹,从此夺取了朝政大权。

          但李成桂还不敢贸然夺位,因为朝中反对派还很多。他又先后拥立了两个高丽国王作为傀儡兼过渡。为了扫清高丽旧势力,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李成桂发动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土地改革,在立足未稳之时就进行范围深度如此之大的改革,显然是一场政治赌博,幸运的是,李成桂成功了,在个人成功的同时,也带给了朝鲜一次脱胎换骨的变化。

          其时高丽的土地占有状况极度不合理,地主豪强和佛寺兼并了全国多数土地,大批失地的自由民沦为大农场主的奴婢。1388年,李成桂宣布实行田制改革,将佛寺土地和东北、西北的私人土地收归国有。1390年,在京城公开焚烧公私田籍。1391年,重新丈量全国土地,宣布实行科田法。对官僚和贵族按等级授田,第一科授田150结,以下递减,第十八科为末等,授田10结。对士兵授予军田,每人5—10结。受田者只有收租权,没有土地拥有权,相对于公田来说,数量有限,而且主要集中于京城附近。其他土地为公田,为国家所有,分给农民耕种,收取租税。这样,既限制了兼并,增加了税源收入,又确立了国家对土地的控制管理,还加强了国家对官僚贵族的控制。

          李成桂在土地改革中确立了经济政治大权,取高丽而代之的时机已经成熟。李成桂为此作了一番紧锣密鼓的准备,采用包括暗杀在内的各种手段铲除了不肯依附自己的朝臣郑梦周等,终于在1392年正式废掉了高丽恭让王,即国王之位,国号朝鲜,同年迁都汉阳(今首尔)。李成桂的篡位得到了明朝皇帝朱元璋的默许。

          身登大宝之后,李成桂像多数开国帝王一样,也在国家的法度、礼仪等方面作出一番更张,以体现新国家的气象。1394年,他委任郑道周编辑了《朝鲜经国典》,定下了国家在行政、财税、军事、礼仪制度、刑罚、工程营建等方面的运作规范。三年后,又委任赵汉在《朝鲜经国大典》的基础上,编成了《经济六典》。郑道周、赵汉都是著名的儒学大家,他们的著作体现了儒家的思想,也强化了中央集权、忠君等方面的思想。李成桂通过土地改革已沉重打击了佛寺势力,又通过重用儒臣树立起儒家的统治地位,一改高丽王朝的推崇佛教,“崇儒抑佛”成为李朝的国策。

          李成桂还通过释放奴婢、鼓励开垦荒地等措施促进农业发展,国家一时出现了稳定兴旺的气象,但好景不长,李成桂很快就在内争中油尽灯枯。

          李成桂的第五子李芳远在铲除旧朝势力和劝进中劳苦功高,以至有“今日之事功在一人” (指李芳远)的说法。但李成桂偏爱继后神德王后及其所生的第八子李芳硕,在开国功臣郑道传的支持下,越序立李芳硕为世子,引起李芳远不满。1397年,李芳远先发制人,起兵杀死李芳硕、郑道传,史称“戊寅靖社”。像当年李成桂凭借政变架空了高丽国王一样,李芳远也凭借政变架空了李成桂。1398年,李成桂被迫内禅于第二子李芳果,此后便在历史的阴暗角落里度过了生命的最后10年,看着他的儿子们为争夺王位又上演了一次次斗争。

          尽管晚景凄凉,但并不妨碍李成桂以一个成功的开国君主的身份载入史册。他开创的道路,被其子李芳远(李朝太宗)和孙子李祹(李朝世宗)成功地继续下去,奠定了500年江山的构架。李成桂在本排行榜位列第81位。

           点评:成桂在统治合法性尚未确立的情况下进行了触及官僚贵族利益的土地改革,这是一次冒险,最终能顺利通过考验,一在于他掌握军权,二在于改革实行的效率高,没有演变成官吏对平民的巧取豪夺。朝鲜李朝在政制和统治思想方面继续向中国的传统王朝靠拢,但另一方面,在以文字为代表的文化方面,李朝实际上开启了朝鲜本土化的进程。

    历史上的今天:

    回顾历史的长河,历史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历史上的每一天,都是喜忧参半,历史是不能忘记的。查看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增长知识,开拓眼界,提高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