膰的意思

      膰


      拼音 fán pán 注音 ㄈㄢˊ ㄆㄢˊ
      部首 部外笔画 12画总笔画 16画结构 左右结构
      五笔 ETOL仓颉 BHDW郑码 QPKI电码 5233
      UNICODE 81B0四角 72269笔顺 ノフ一一ノ丶ノ一丨ノ丶丨フ一丨一

      基本字义

      fán ㄈㄢˊ

      1、古代祭祀用的熟肉:“以脤之礼,亲兄弟之国。”

      2、送给祭肉:“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吾。”

      其他字义

      pán ㄆㄢˊ

      ◎大腹。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部 韻攝 罗马字 国际音标
      附袁 元合 平聲 合口三等 byan/bvan bʰĭwɐn

      详细字义

      fán

      〈名〉

      (形声。从肉,番声。古代祭祀用的烤肉)同本义 [sacrificial meat]

      膰,祭余肉。——《广韵》

      天子有事膰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生日脤,熟曰膰。——《谷梁传·定公十四年》

      祀有执膰,戎有受脤。——《左传·成公十三年》

      康熙字典

      【未集下】【肉部】

      膰·康熙筆画:18·部外筆画:12

      《集韻》符袁切《正韻》符艱切,音煩。《說文》宗廟火熟肉。春秋傳,天子有事,焉以饋同姓諸侯。或从肉。《玉篇》膰,肝也。《穀梁傳·定十四年》脤者何也。俎實也,祭肉也。生曰脤,熟曰膰。《史記·周本紀》顯王致文武胙於秦孝公。《註》胙,膰肉也。

      又《孔子·世家》如致膰乎大夫。《註》膰,祭肉。《後漢劉長卿妻傳》縣邑有祀,必膰焉。《註》膰,祭餘肉也。

      又與燔通。《左傳·襄二十二年與執燔焉釋文》燔,亦作膰。《穀梁傳·定十四年》熟曰膰。《釋文》本作燔。

      又《集韻》蒲官切,音槃。大腹也。

      又蒲波切,音婆。義同。

      方言集汇

      粤语:faan4

      客家话:[客英字典]fan1[海陆丰腔]fan1[台湾四县腔]fan1

      English

      to cook meat for a sacrifice or offering

        膰字组词

        别人正在查